活力中国调研行 从全国最大内河港看中国汽车“出海”加速度

来源:hth登录官网    发布时间:2025-09-22 19:42:49

  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这是太仓港今年1至8月份交出的“成绩单”。

  坐拥38.8公里岸线米深水航道以及江尾海头这些独特区位优势的太仓港,是“江苏仅有、中国难得、世界少见”的天然良港。早在元代,太仓港(古称刘家港)就成为了“六国码头”,并在明代达到鼎盛。600多年后,拥有天然区位优势的太仓港又被“加注”了所在地区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产业优势。

  太仓港是如何逐渐增强“磁场”,以更高标准承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带来的旺盛航运需求的?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走进太仓港。

  在调研团一行来到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时,装载着2600余辆商品车的“礼诺运输”号刚刚驶离码头,启航欧洲。另一个泊位上,“玉衡先锋”号滚装船正紧张作业,一辆辆崭新的国产汽车有序“登船”,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装载好3600余辆商品车后,这艘滚装船将启程前往东南亚。

  去年底投入运营的海通码头位于太仓港集装箱码头浮桥作业区,总投资超20亿元,拥有86万平方米陆域,建设岸线万吨级滚装船。

  据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介绍,随着汽车出口量的明显增加,未来该码头的业务结构将以内贸为辅助,外贸做主角。“江苏省是装备制造大省,整车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链很成熟,就近集中到我们这边出海,降低了工厂的物流成本。”

  目前,海通(太仓)码头滚装航线已覆盖延伸至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刘儿七表示,为满足车辆设备的“出海”需求,海通码头还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建设了多个车间和隔离棚。“这要根据目的国不同规定做相关操作。比如,澳新线对环保要求特别高,不准车辆上有一粒草籽。在车辆上船之前,我们就需要对所有车辆进行清理洗涤,然后放在棚内等待登船。”刘儿七介绍说。

  通过充分的发挥长江水运的低成本、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和铁路运输的批量优势,太仓港形成了“江海河联动、公铁水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为中国汽车构筑稳定可靠、更具成本竞争力的出海通道。作为长江干线顶级规模、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滚装码头,海通(太仓)汽车码头自去年开港以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迅速成为国产汽车出口的重要枢纽。今年1至8月,海通(太仓)码头完成装载月500艘次,完成业务量超60万辆,其中外贸出口超40万辆。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51.3万辆,同比增长64.3%,已突破去年全年太仓港出口总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稳居江苏及长江沿岸汽车出口第一大港。

  “我们所在的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设计吞吐量是300万标准箱,而在去年,这个码头的吞吐量就达到316万(标准箱)了,已突破设计能力。”在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经理刘斌和记者说,“如今,在太仓港外贸、内贸、中转需求都将进一步增多的背景下,只有深挖潜力,把港口作业效率提升上去,才能让客户‘进得来’‘出得去’。”

  正是考虑到慢慢的变多吞吐量背后的作业需求和码头服务要求的提升,2022年6月竣工验收的集装箱四期码头,在智能化绿色化方面做了创新探索。

  “堆货区那边的28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通过AR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做装卸操作;这边的11台桥吊中,也有1台可实现远程控制进行装卸作业,其余均预留了远控接口,为后续岸桥自动化作业提供硬件支撑。”刘斌介绍说。这个全国内河及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正在尝试以技术创新运用提升生产效率。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过去,工作人需要到距地面几十米的操作间里操控轨道吊,一个人负责操作一台,不可避免有疲劳或暂时离开操作间的情况,调度能力还有限。“在智能设施、技术的赋能下,如今,一位工作人能远程操控5到8台轨道吊,实现全天候作业,人力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作业安全度更高;有了红外线扫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上的支持,集装箱装卸、设施调度也更精准。”刘斌和记者说,码头作业效率提高约20%。

  此外,码头还配置有45辆液化天然气(LNG)集卡、10辆电动集卡负责码头内平面运输,2台电动堆高机、2台燃油堆高机负责空箱的进出场,1台电动正面吊配合重箱作业。“码头的大型机械基本不是用电就是用LNG,同时,船舶到码头后也可以直接用岸电,明显减少燃油的消耗。”刘斌和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