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14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吸引了400余家国内外辅助器具生产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参展。
这场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的展会,集中展示了万余种用于残障人士、失能老人康复、护理、日常生活的辅助器具产品。
在众多展品中,丰田、广汽传祺、长城、上汽大通等车企带来的福祉车成为展会一大亮点。这些车辆通过电动旋转座椅、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可分离式设计等技术,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解决方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福祉车,或许对不少中国人而言还是个相对陌生的词汇,但它实则是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群体出行路上的贴心“福音”。简单来讲,福祉车是专为行动不便人士量身定制,旨在方便他们上下车的特殊车辆。在欧美,它被称作“Wheelchair Accessible Vehicle”,在国内还有“福利车”“无障碍车”等别称。
这类车辆通常配备了一系列贴心的特殊设备或设计,像电动轮椅板、可灵活调节的座椅以及方便抓握的手柄等。而且,依据不一样的需求,福祉车分为“自驾式”和“照护式”两大类别,能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本届福祉博览会上,众多车企纷纷亮出自己研发的福祉车型,这些车型涵盖了轿车、MPV等多个品类,充分展示了无障碍交通领域蒸蒸日上的创新成果。
在福祉车领域,丰田堪称先行者,已深耕此领域长达60余年,积累了深厚且丰富的经验与技术。此次展会上,丰田携bz3福祉改装版、海艾士福祉版、赛那福祉版、埃尔法福祉版等多款车型亮相,动力类型覆盖纯电动与燃油动力,全方位满足多种用户的动力需求。
其中,bz3福祉改装版意义非凡,它是国内首款配备副驾驶电动旋转座椅的纯电动车型。这款车基于一汽丰田bZ3出行版精心改装,将副驾驶座椅升级为电动旋转式,不仅能支持90度旋转,还可向外延伸。再搭配上经过优化的后备厢空间,轻松容纳折叠轮椅不在话下。
赛那福祉版则延续了丰田“服务残奥”的优良口碑。其第二排右侧座椅采用电动可升降旋转设计,用户只需通过遥控按钮,就能轻轻松松实现座椅外推、旋转、回位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记者在现场亲身体验后发现,在上下车过程中也毫无局促之感,车内空间宽敞又舒适,细节之处尽显人性化关怀。据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为方便出行,丰田还可在北京、广州、成都、苏州、海口等城市提供租赁服务。
广汽传祺展出的M8宗师科技关爱版车型,以“可分离福祉座椅”这一独特亮点,重新定义了无障碍出行的边界。该座椅通过举升器与车辆稳固连接,支持一键升降、旋转,更厉害的是,它还能完全脱离车身,摇身一变成为电驱动轮椅,实现从车内到车外的无缝衔接。此外,座椅还配备了手机App控制管理系统,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随意调节座椅角度、升降高度,甚至还能控制轮椅的行驶方向,极大地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据介绍,M8宗师科技关爱版的设计灵感,源自对用户痛点的深度挖掘与精准洞察。比如,座椅分离后的轮椅模式具备独立行驶能力,成功解决了传统福祉车仅能解决“上下车”问题的局限;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的加入,让行动不便者无需再依赖他人,就能自主操作,真正的完成了“出行自由”。
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全新高山福祉版,秉持“科技无障碍”的先进理念,集成了语音提示、驻车安全限制、可编程轨迹等独家功能,全方位覆盖全场景安全需求。其中,中排右侧搭载的福祉座椅,采用NAPPA超柔真皮材质,座椅支持遥控升降、3档通风加热以及折叠机械脚踏,将舒适性与实用性完美融合。
魏牌负责这个的人说:“全新高山福祉版不单单是一辆车,更是家庭出行的亲密伙伴。我们衷心希望打破年龄限制,让每一个人都能尽情享受旅行的幸福感。”
上汽大通也积极参展,带来了旗下福祉车型。《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上汽大通旗下拥有几十款车型,这些车型均可按需定制。消费者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需求,为车辆配置旋转座椅和升降平台,且还能依照客户的个性化选择进行深度定制。
除了福祉车型,上汽大通医疗车也非常关注。它是在上汽大通轻型车的基础上,针对院前抢救病人的特殊需求精心打造的。这款医疗车功能强大,既适用于在患者前往医院的途中,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开展临时紧急救护工作;又能够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发挥出色的解决能力,并提供对应的救护医疗保障服务。
福祉车市场的繁荣景象背后,是车企在研发技术、精准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的成果。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与此同时,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也日益凸显,我国残障人士数量超越8500万。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无障碍交通已然从一种小众需求转变为社会刚需,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面对这一趋势,车企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遇,纷纷加快在福祉车领域的布局步伐,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创新,而是将视野拓展至全产业链生态的构建,力求打造一个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
回顾福祉车的发展历史,早期产品功能相对简单,主要以手动升降座椅、简易轮椅固定装置为主,难以使用户得到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而如今,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的提升,车企将这些前沿技术深度融入福祉车的设计与制造中,推动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丰田bz3福祉改装版为例,它采用纯电动力,不仅环保节能,还大幅度的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广汽传祺M8宗师版则借助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让用户能提前对车辆进行设置,出行更方便快捷高效;长城高山福祉版配备的驾驶辅助系统与自动泊车技术,有效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为行动不便者的出行保驾护航。此外,NAPPA真皮座椅、通风加热功能和智能语音交互等配置的加入,逐步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让用户在出行过程中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体验。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车企普遍将“用户共研”作为核心策略,充分尊重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测试和改进中来。丰田在研发bz3福祉改装版时,积极邀请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相关机构参与测试,根据他们的反馈优化座椅旋转角度、轮椅收纳空间等细节,确定保证产品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的需求;广汽传祺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用户对“座椅分离后轮椅的续航能力”存在担忧,于是在M8宗师版中采用高容量电池,确保独立行驶距离超过10公里,消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
政府层面的全力支持也为福祉车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停车费优惠等,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购买门槛,激发了市场需求。同时,公共交通部门也在积极行动,逐步扩大福祉车的投放范围。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在地铁站点配备无障碍接驳车,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让行动不便者能更便捷地出行。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车企也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产品+服务”模式构建更完善的生态体系。
然而,福祉车市场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主流福祉车型大多通过展会或特定经销店展示,用户要提前预定,选购渠道相对有限,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此外,部分高端福祉车型价格较高,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承担接受的能力,限制了产品的普及速度。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车企开始积极探索“模块化改装”方案。例如,推出可适配多款车型的福祉座椅,用户购车后能自行加装,既降低了成本,又能保留原车的功能。据统计,超过六成的家庭选择为家中行动不便者安装福祉座椅,这一趋势为福祉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科技赋能推动产品升级,到生态共建使用户得到满足多元需求,福祉车的创新发展历史充足表现了汽车工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也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的提高。面对老龄化与无障碍出行这一时代课题,车企从始至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积极的政策协同以及广泛的生态合作,逐步打破出行壁垒,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位有需要的人。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对记者表示:“未来,随着模块化改装方案的日益成熟和智能化服务的广泛普及,福祉车有望从满足‘特殊需求’走向成为‘大众选择’,让更多行动不便者能够享受到平等、尊严的出行自由。而这,正是‘科技赋能·共享福祉’的深刻内涵所在,它不仅仅意味着交通工具的革新,更预示着一个更具包容性与幸福感的社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